到2025年,太原經濟總量邁向萬億元大關,省會城市首位度大幅提升。這是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的《山西中部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規劃(2022—2035年)》提出的目標。隨著《規劃》的實施,太原闊步奔向新目標,全面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首位度大幅提升
包括太原、晉中、忻州、呂梁、陽泉在內的山西中部城市群,2021年末地區生產總值1.13萬億元,占全省的50%。作為省會,2020年,太原在全省的首位度由“十二五”末的22.5%提高到23.5%。到2025年,太原的城市首位度要大幅提升,經濟增速超過全省,經濟總量邁向萬億元,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90%左右。
太原奮力建設國家區域中心城市,加快推進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和山西綜改示范區建設,打造創新高地、產業高地、人才高地、開放高地,率先形成以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為主體的現代產業體系,提升綜合實力、傳承歷史文脈、厚植生態本底,再現“錦繡太原城”盛景。
同城化加速推進
山西中部城市群實現這樣的目標,要強化“一核”輻射引領功能。
“一核”,即太原榆次太谷發展核。做大做強太原晉中中心區域,采取太原總部+晉中生產制造、太原總裝+晉中配套、太原研發+晉中轉化等模式,率先推動太原、榆次、太谷在規劃管理、公共服務等方面加速推進同城化。
太原榆次太谷發展核要在產業布局、基礎設施、生態治理等方面一體謀劃、一體推進,增強人口集聚、要素集中、創新策源、交通樞紐等核心功能,形成輻射牽引山西中部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核心區和增長極。
新格局融合形成
在優化產城空間格局方面,太原將陽曲、清徐納入城市空間規劃,高水平建設大盂產業新城,加快形成“中心城區+郊區新城”空間格局,同步建設山西綜改示范區瀟河新城。
在此過程中,做大做強中北高新區、清徐經開區等省級以上開發區,集聚發展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等產業。同時,強化園區生產生活配套,完善各開發區功能規劃,協調布局生產區、居住區、服務區。各開發區加強金融服務、物流配送、中介服務等平臺建設,完善餐飲、醫療、教育、文化等便民生活設施。
交通圈綜合發展
山西中部城市群構建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鐵路網絡,加快太原—呂梁—綏德等高鐵建設,謀劃石太第三高速通道,實施太原鐵路樞紐客運通道能力提升工程,形成以太原為中心的1小時城際交通圈。
公路網絡,建成太原西北二環、青銀二廣高速公路太原聯絡線等高速公路,啟動古交—婁煩—方山等高速公路建設,提升對外通達水平。
航空網絡,加快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三期改擴建,開通太原至日本、韓國、歐洲等國際直航,推進太原至上海、廣州等有條件的城市航班“公交化”運營。
山西中部城市群要通達內部交通網絡。研究開行太原—五臺等跨市域(郊)列車,謀劃開通城市群內各市間城際動車,打造山西中部城市群1小時通勤交通圈。
能源網高效互補
為實現一體化能源保障體系,山西中部城市群將建設太原能源互聯網中心,打造“區域智慧能源大腦”。
太原能源互聯網中心率先開展城市級能源互聯網試點建設,遴選實施能源物聯網、“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打造“風光水火”多源互補、“源網荷儲”協調高效的能源互聯網示范區。
以天然氣供應保障為例,加強山西中部城市群管網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以太原為核心、周邊地市多路暢通、縣域基本覆蓋、運行高效有序的管網體系。
同時,推動傳統能源與新能源協同發展,因地制宜建設“新能源+”融合發展基地。以太忻一體化經濟區、山西綜改示范區等為重點,布局建設地熱集中供熱示范項目;依托清徐等精細化工園區推進焦爐煤氣制氫,打造“制—儲—運—加—用”一體化氫能發展格局。
新基建先行一步
在建設新型信息基礎設施方面,協同實施5G基站建設工程,加強山西中部城市群產業園區、交通樞紐、景點等流量密集區域深度覆蓋。實施千兆城市建設工程,推動太原率先建成全國千兆城市。加快太原智慧城市試點建設,示范建設一批智慧商圈(街區)、智慧社區、智慧醫院等。
在山西中部城市群內,發揮太原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作用,布局下一代互聯網,加強泛在感知網絡、衛星互聯網、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同時,統一智慧城市代碼標識標準,促進市政公用設施等城市要素數字化展示、標準化管理。實施“數字市民”計劃,建立山西中部城市群市民電子簽名、電子證照等數據共享比對機制。
制造業定位突出
突出太原先進制造業基地功能定位,山西中部城市群共同建鏈補鏈延鏈強鏈,引領帶動形成新材料、高端裝備制造、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節能環保等先進制造產業集群。
以“太原研發+周邊生產及深加工”模式,推動新材料產業集群發展,太原帶動忻州、呂梁、陽泉協同做強先進金屬材料產業,聯合打造“原材料—關鍵零部件—總裝集成—整機制造”高端裝備產業鏈。
同時,以接鏈補環模式,推動現代醫藥和大健康產業集群發展;以循環集約化模式,推動節能環保產業集群發展,支持可再生資源綠色循環利用產業園建設,重點推進節能技術和裝備、先進環保技術和裝備等領域創新發展。
積極融入大戰略
精準對接“一帶一路”建設。拓展太原空港樞紐功能,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主要口岸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推進國際產能合作,山西中部城市群內重點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共建一批產業合作區,擴大優勢產品和先進裝備制造等領域技術出口。
深度融入京津冀,實現聯動發展。強化與京津冀在能源、教育、醫療、生態等領域合作。構建環首都數據存儲經濟帶,打造“北京—天津—石家莊—雄安—忻州—太原”科技走廊。太忻一體化經濟區積極參與雄安新區建設,做好能源、工業和特色優質農產品保障供應。
加強與長三角、粵港澳開放合作,差異化承接長三角、珠三角等地區產業梯度轉移,全力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產業鏈延伸。
《規劃》強調,山西中部城市群是全省發展態勢較好的地區,也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區域。太原等市要抓住重大機遇,努力實現高質量發展,為我省在全國版圖中提升戰略地位提供重要支撐。
版權聲明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站立場。
本文系作者授權發表,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本文地址:http://www.xaxxf.com/gsyl/lzyl/108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