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縣核桃生產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

  

  建國后,古縣核桃發展很快,早在一九五八年被國務院授予“干果之鄉”的稱號,改革開放以來,古縣核桃得到迅猛發展,一九八六年列山西省“星火計劃”,一九九三年國務院確立古縣為“高產優質高效核桃示范基地縣”,一九九四年八月全省在古縣召開了“推廣先進技術建設核桃優質高產示范園基地”現場會,同時被林業部授予“全國經濟林發展先進縣”,跨入了全國核桃生產的先進行列。歷屆縣委、政府結合古縣實際,制定并實施了“鞏固更新老樹,管理提高中齡樹,高接換優小樹,新栽發展良種”的24字方針,使全縣核桃生產邁上了“科學化管理,集約化經營,標準化栽培,產業化發展”的軌道,把核桃生產作為高優農業的拳頭產業,實現農民均衡致富、長遠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抓,大打核桃翻身仗,核桃遍及全縣十個鄉鎮,形成了老、中、幼三大核桃生產區域。核桃產量和栽植面積逐年增加,截止目前,全縣核桃達320株,折合21萬畝,其中掛果樹85萬株,年產量300萬公斤,年收入2400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0%,農民人均核桃收入達到328元,占年人均純收入的25%,核桃仁年出口創匯80萬美元。人均核桃面積、株數、產量、收入四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核桃生產已成為我縣農民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 臨汾)
  

  核桃之鄉古縣抓住本土產業優勢并大力實施核桃富民戰略,人均產量居全國第10位,連續15年人均面積、株數、產量、收入在全省奪得四個第一,被林業部授予“全國經濟林發展先進縣”稱號,成為我省最大的核桃生產基地。

  古縣位于山西的南部,東與安澤接壤,西和洪洞相鄰,古縣歷史悠久,人杰地靈,旅游資源豐富。被譽為“天下第一牡丹”的三合牡丹、樹齡已逾千年的四大樹王、戰國名相藺相如墓、隋唐時期羅成陣亡之地淤泥河等都是其中的代表。

  近年來,古縣立足核桃傳統產業的優勢,把核桃發展作為全縣五大支柱產業之一和四大興縣目標之一,不斷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以“集中連片、規模生產、龍頭帶動、品牌增值”為原則,重點抓好基地規模發展、產品加工增值和銷售網絡建設三個關鍵環節。為提高科技含量、鼓勵農民種植核桃,該縣全面實行了以營養隔離帶為重點的綜合管理措施。組織科技人員每年對全縣的所有核桃樹進行一次全面檢查。在政策支持上,實行核桃苗木直補政策,由以前的每株1元提高到1.2元,大大增強了農民種植的積極性;在栽植模式上,采取專業隊栽植的方式。按照“春季看工程,夏季看成活,秋季看保存,秋后總兌現”的辦法實行報賬制管理,成活率和保存率均達90%以上。龍頭企業帶動深加工提高產品附加值。古縣核桃是開發保健食品和營養的上等原料。該縣古岳食品有限公司作為引領一方生產的龍頭企業,在核桃就地轉化升值上大做文章,他們在省食品所的幫助下,生產出的“古岳牌”琥珀核桃仁等系列產品,不僅為果農找到一條銷路,更成為市場供不應求的-貨,他們已在深圳、石家莊、太原等大中城市建立了長期銷售網點,同時每年出口量占到60%以上,在歐洲、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很受消費者的青睞。目前,全縣核桃栽植面積達到23萬畝,755萬株,初步實現了農民“人均百株核桃樹”的目標,年產量達375萬公斤,僅此一項農民人均收入800元。10大優質萬畝核桃基地也已經建成。

  地域范圍

  古縣位于山西省臨汾市東北部霍山腳下,太岳山的中南段,東依安澤,西與洪洞,南連浮山、堯都,北界霍州、沁源。古縣核桃的地域范圍包括縣轄岳陽、北平、古陽、舊縣等7個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1°48′-112°10′,北緯36°02′-36°36′。東西寬20公里,南北長55.6公里,海拔高程在590-2346.8米左右。

  古縣核桃為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