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龍中學(第三批省保)
地址:方山縣大武鎮大武村學校于1945年9月在賀龍元帥領導下于文水縣成立,稱 陜甘寧晉綏五省聯防軍駐晉隨營學校 ,賀龍元帥親任校長。1945年10月遷駐方山縣大武村。1945年7...
瓦窯遺址(第二批省保)
地址:交城縣西北2公里城關鎮瓦窯村遺址分布于瓦窯河口兩岸的臺地黃土層中,河東區北至卦山西頂,東至文昌宮,南至馱煤道,西至瓦窯河。河西區北至碌碡坪,西至神頭凹,南至瓦窯村,總面積約...
古瓷窯址(第三批省保)
地址:交城縣城東北3公里磁窯村唐宋窯址疊壓于磁窯遺址之上,磁窯遺址屬新石器時代晚期,距今6000―4000年左右。唐宋窯址有河東區和河西區兩處,河東區南北長200米,東西寬200...
豎石佛村摩崖造像(第三批省保)
地址:交城縣北部山區嶺底鄉始鑿年代不詳,據清道光七年(1827年)碑刻記載約成于金元之際。石刻鑿刻于一巨石之上,巨石呈金字塔形,坐西朝東,高7.3米,底部寬8.8米,厚2.7米。...
永福寺(第三批省保)
地址:交城縣城東陽渠村中心創建于隋開皇二年(583年),金大定二十八年(1188年)重修,后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F存建筑面積2250余平方米,均為明清遺構。全寺布局嚴整,坐北...
天齊廟(第四批省保)
地址:孝義市梧桐鎮中王屯村始建年代不詳, 清康熙年間有過大的修葺。坐北朝南,占地面積1500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正殿、樂樓,兩側為東西偏殿。正殿為元代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四架椽,...
慈勝寺(第四批省保)
地址:孝義市白壁關鎮蘇家莊村又稱法性禪院,始建于金天會九年(1131年),明中葉遷址北移,后世又進行過修葺。坐北朝南,主要建筑有山門、天王殿、正殿、鐘、鼓樓、東西偏殿等。正殿面闊...
三皇廟(第四批省保)
地址:孝義市白壁關鎮賈家莊村建于明萬歷年間,清乾隆、道光和民國年間曾進行擴建和修葺。主要建筑有:山門、三皇殿、賽神戲樓、南北偏殿等。三皇殿為正殿,面闊三間,進深二間,單檐硬山頂。...
臨黃塔(第四批省保)
地址:孝義市大孝堡鄉大孝堡村創建于隋開皇四年(584年),原為阿育王塔,后歷代皆有修葺。清雍正十四年(1732年)重建,始成今日之造型。塔為八角七層樓閣式磚塔,高18米。塔體一、...
紅軍東征總指揮部舊址(第二批省保)
地址:交口縣城東35公里大麥郊鎮1936年3月,中國工農紅軍東征總指揮部在這里進行過重要活動。1936年2月20日,紅軍主力分兩路突破山西中陽南三交和石樓辛關渡的碉堡封鎖線強渡黃...
韓極石牌坊及韓極碑亭(第四批省保)
地址:交口縣回龍鄉韓家溝村韓極 (1780――1854)字天樞,號玉衡,咸豐皇帝皓封奉政大夫、國子監大學士,并賜世襲 騎都尉 ,咸豐四年(1854年)病故,其子(襲四川省通判)建...
千佛洞(第四批省保)
地址:交口縣石口鄉山神峪村始鑿于元初。石窟深5.5米,寬3.1米,高3米,窟內正中為釋迦牟尼大型石刻造像,左右各有菩薩和侍者。四周刻有高16厘米,寬8厘米,排列整齊的佛龕,每個佛...
秀容古城遺址(第三批省保)
地址:嵐縣古城鄉古城村秀容古城為北魏鮮卑族秀容郡(國)南遷嵐縣境時,郡主爾榮在漢汾陽縣城的基礎上,于北魏明帝永興二年(410年)擴建而成?,F存古城東西長1300米,南北寬1100...
隋城遺址(第四批省保)
地址:嵐縣嵐城鎮嵐城村北1公里據清雍正八年《嵐縣志》載,隋城歷為苛嵐、嵐城、宜芳、嵐州、樓煩郡,東會州治所,始建于隋大業十年(614年),唐武德四年(621年)改為州城,經唐、五...
金城堡遺址(第一批省保)
地址:堯都區劉村鎮金城堡村西遺址位于臨汾盆地西邊緣,西依呂梁山,汾河從其東面流過。遺址50年代調查時發現。1993年全省文物普查時復查,現存面積15萬平方米。遺址從斷崖上觀察到的...
高堆遺址(第一批省保)
地址:堯都區劉村鎮高堆村西北約150米處遺址東臨汾河,西靠呂梁山,屬于呂梁山東麓的山前坡地,地勢西高東低,地層斷面較多。50年代調查時發現??偯娣e達7萬平方米。2001年春,為了...
下靳遺址(第四批省保)
地址:堯都區堯廟鄉下靳村遺址位于臨汾市區西南約10公里處,東南距陶寺遺址約25公里,西隔汾河與呂梁山相望,南北為平坦開闊的臨汾盆地,海拔高度450米。1997年,磚廠在村北取土時...
仙洞溝碧巖寺(第四批省保)
地址:堯都區金殿鎮峪口村姑射山曾名南仙洞,唐武德元年(618年)開始修建,歷代均有修茸,現存建筑為明、清遺構。碧巖寺分布在環形山凹中,依次有山門、二門、靠山廊、觀音閣、大雄寶殿、...
沙女遺址(第二批省保)
地址:襄汾縣城關沙女溝村東1.5公里塔兒山西脈1984年10月發掘。在目前所調查的李溝、青楊嶺、六家嘴等地,大約七八平方公里范圍內,陸續有石器發現,其中以大崮堆山南坡最為集中和豐...
寺頭遺址(第一批省保)
頭村西約100米屬于塔爾山西麓的山前坡地,地勢東高西低,呈緩坡狀,汾河從其西面流過。遺址發現于50年代末期。1996年進行了復查??偯娣e在10萬平方米以上。該遺址暴露在外的主要遺...
長城雁門關段(含白草口長城)(第五批國保)
地址:代縣城北20公里白草口雁門關村南200米又名西陘關,是明代長城的重要關隘之一。與寧武關、偏頭關合稱內三關。據清乾隆《寧武府志》載,舊關在雁門山上,明洪武七年(1374年)移...
代縣文廟(第六批國保)
地址:代縣城內西南街始建年代不詳,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毀于戰火,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重建,明洪武二年(1369年)竣工,成化、嘉靖年間擴建,清代屢有修葺。至此,文廟已...
河云遺址(第三批省保)
云村四周地處澮河下游北岸之階地上,地勢較平,東與南丁遺址,西與下陽遺址幾乎相接,東西長約1900米,寬約900米,總面積171萬平方米。遺址包括居住區和墓葬區。村東為聚落區,斷崖...